admin 發表於 2021-11-26 17:38:20

台灣人不吃牛,牛肉汤如何成為代表台南的食物?看看吴新荣的日记

在台灣成长進程中,台南是最先開辟的都會。十七世纪大帆海期間「荷兰东印度公司」(VOC)来到大員創建热兰遮城(厥後的「安平古堡」),作為东亚商業据点。此後郑樂成在台南創建短暂的「郑氏王朝」(1662-1683)。

到了十七世纪晚期,台灣被纳入清帝國的邦畿(1683-1895),可以说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為止,台南一向都是台灣最首要的政治經濟中間。 1895 年日本事台,在台北創建台灣总督府,台灣的权利中間从台南转移至台北。即使如斯,台南的汗青文化秘闻深挚,還是台灣最古典的都會。

比年来跟着高铁通車,古都台南的傳统饮食吸引很高雄汽車借款,多参觀客,本地有荷兰人引進的食材(直接或間接),比方虱目鱼与芒果,另有平埔族的饮食和闽粤汉人从原乡带来的饮食習气,分歧的族群文化互相影响,最後成长出甚具处所特点的食品,包含担仔面、菜粽、肉粽、虾卷、碗粿、米糕、清蒸肉圆与百般类。

读者也许會好奇,為什麼台南大名鼎鼎的现煮「牛肉汤」未见此中?

若是咱们檢察「阿霞饭馆」或「阿美饭馆」等台南老字号餐馆,會發明并無「牛肉」這道菜肴。有趣的是,如今到台南遊览,「牛肉汤」却成為参觀客必尝的「傳统」饮食之一,「台南牛肉了」更成為每一年盛事,讓很多人误觉得「牛肉」是台南人的傳统饮食,现實上,若借用霍布斯邦(Eric Hobsbawn)等人的理论,「牛肉汤」是一种「被發现的傳统」(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)。

「牛肉汤」什麼時候成為代表台南的食品之一?据揣度應當是 1990 年月中期,牛肉汤起頭在台南普及并跟着「牛肉了」的呈现而成為代表台南的一道美食。诚如前文提到,傳统台灣并没有吃牛肉的文化,清朝台灣人的餐桌几近看不到牛肉,由于牛只肩负农耕的重责大任,同時也是運输东西,是以清當局禁杀牛只,一般苍生基于感情也不忍食用牛肉。

但是,日本殖民當局来台後,扭转了台灣人的饮食習气,鼓動勉励台灣人「進修」吃牛肉,不外那時牛肉数目有限且多在士绅阶层消费,他们仿照日本常识分子以「牛肉锅」(スキヤキ)的烹调方法食用。二次战後潮汕移民来到台灣,带来了以牛肉為主的「沙茶菜肴」(shacha cuisine),并在台南地域构成甚具特点的饮食風情。

本了透過台南士绅吴新荣(1907-1967)的糊口履历觀察台灣人「牛肉」饮食的变革。吴新荣诞生于日治時代,他是一名大夫、文學家,同時也是政治家,可谓「斜杠青年」,代表了日本期間到战後時代台南的处所菁英。

更贵重的是,他留下了19睡眠減肥法,33 年9 月4 日至1967 年3 月15 日時代的日志,内容丰硕,包含那時文人勾當、醫病瓜葛和對時事的评论,同時也记载了常民的平常糊口。

比年来吴新荣的钻研至關首要,汗青學界透過其日志领會台南地域士绅阶层的平常糊口,比方陈文松在《往来来往府城透透气──1930-1960 年月文青大夫吴新荣的平常文娱三部曲》一书中,从平常糊口史(everyday life)的视角探究吴新荣爱好的三种文娱勾當:看片子、打麻雀(麻将)和下围棋,从而领會那時常识分子从事的文化勾當与政治意涵。

许宏彬在〈行醫谋生──小镇醫师吴新荣的醫業、實作与往診〉一文,从醫療市場的视角會商像吴新荣如许的小镇大夫,必需關切处所脉動,而且透過「往診」与病患家庭慎密互動,醫業方能久长。

此外,曾品沧从饮食史的角度,探究吴新荣等常识分子在品味「锄烧」的同時,将本身与日本及西方文明接轨。本文也因此吴新荣為钻研工具,阐發战後在潮汕移民带入沙茶牛肉後,吴新荣的饮食新體验。

起首,咱们檢察吴新荣 1950 年月的日志。在1955 年10 月24 日的日志中,吴新荣提到他前去台北加入台灣省醫师公會,然後去「台北市文献委員會」切磋台南县志事宜,友人款待他到「万华市場」吃「汕頭牛肉」 ,可见战後早期万华已有汕頭牛肉的消费。

1958 年11 月27 日的日志写道,吴新荣搭乘公路局汽車来到台南市,与人切磋行将在十仲春举行的台南县市文物博览會,以後与老友陈日三「同往夜市吃沙茶牛肉」,饭後去「大全成剧場」看日片。 陈日三常常呈现在吴新荣的日志中,他是吴新荣的好友,曾任职台南县文献委員會编辑组,此後从商,具文學长才,曾译著日本風俗考古學者國分直一(1908-2005)的著作〈四社平埔族的尪姨与作向〉与〈阿立祖巡礼记〉等文章。

到了 1959 年,吴新荣记录關于「沙茶牛肉」的饮食履历。昔時 1 月 29 日,吴新荣去嘉义替女兒珠理打点嫁奁,回到台南已晚,与妻女三人大肠告小肠。

「咱们就在宝美楼前圆环邊,吃過三人份的抄【沙】茶牛肉。如许饭菜已廉價又好吃。中國人自有史以来就讲求吃,又讲求性,以至此两方面,已不使其他民族追从。咱们開了三十三元,大家鼓腹而归。」

相较于那時本省人甚少吃牛肉,作為士绅阶层的吴新荣却十分喜好牛肉的滋味。文中呈现的「宝美楼」是日本期間闻名的台灣摒挡店,1934 年建于西門圆环的西南隅,這栋四层楼修建是台南地标,直到 1970 年月都是台南士绅收支的場合。

另外一则日志写道,该年11 月23 日,吴新荣先加入「日本醫师會」武见會长的接待會,以後与老友陈日三同去夜市吃沙茶牛肉炉,然後再去「赤嵌剧場」看片子。

到了 1小雞玩具,960 年月,吴新荣對付潮汕人傳来的「沙茶菜肴」愈趋認识,日志多处提到享用「沙茶牛肉」的履历,此中几则出格有趣。

1960 年 2 月 10 日,吴新荣先去台南「大明印刷局」檢察《台南县志》的進度,接着与老友陈日三在夜市吃「沙茶牛肉」,再去「南都剧場」看片子。日志中写道:

「固然是禁屠日,外省人另有人【有】法子,以新颖的给咱们吃。」

1959 年產生「八七水患」,台灣受害紧张,當局為了不乱物價,颁布發表从该年8 月12 日至20 日制止屠宰,此後每周2、五為「禁屠日」,提倡军民厉行俭约,削减糊口上的享受。

禁屠令保持了一年八个月,直到 1961 年 4 月 6 日终止,但是,根据那時報纸社论,禁屠令并未严酷履行,民間照旧有私贩者。 从吴新荣的日志来看,固然當局有禁屠壯陽藥品,的相干划定,但「有法子」的店家照旧能供给牛肉给主顾食用。

咱们也發明平生横跨日治与战後時代的吴新荣,對付饮食的立場至關開放,同時接管日本的冷食与战後潮汕移民带来的热炒熟食。

1961 年 6 月 26 日,吴新荣先去探病,然後与亲朋去夜市吃晚饭,他写道:

「咱们所吃的仍是沙茶牛肉炉及ニギリス【ズ】シ」(按:握寿司)。 乃至连元旦的家属會餐(1964 年),吴新荣与家人吃的是「一东洋式的スキヤキ(按:牛肉台中汽車借款,锅),一岭南式的砂【沙】茶牛锅」。

从上述的日志履历,咱们可归纳几項重点:第一,吴新荣固然来自台南乡間的佳里小镇,但曾到日本肄業,對付分歧型态的饮食接管度甚高,可以在夜市的餐桌上同時吃冷食的「握寿司」与热食的「炒沙茶牛肉」或是「沙茶牛肉炉」,反應出他小我對付新事物的開放立場(日治/战後、冷食/热食、日本/中國)。

第二,相较于大都務农的本省家庭,吴新荣的饮食履历具备现代性,愿意品味牛肉,从日治時代意味常识分子文明前進的「牛肉锅」(スキヤキ),到战後潮汕移民傳入台灣的「沙茶菜肴」,包含炒沙茶牛肉和牛肉炉,吴新荣均怅然接管。

第三,吴新荣从佳里来到台南市,代表一种事情外的休闲表示,与朋侪话旧联谊、抚玩日片与洋片,或在市區體验新的饮食履历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人不吃牛,牛肉汤如何成為代表台南的食物?看看吴新荣的日记